“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设立教师节的议案,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当年9月10日,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25年,我们迎来了第四十一个教师节,41载光阴里,有一群人从懵懂学子成长为三尺讲台的守护者,既是节日的见证者,更是教育初心的践行者。借由这个契机,我们将目光投向与教师节同龄的1985 年出生的五位科院教师,一同探寻在教师节这天,他们在科院的不同场域里,于各自岗位上书写着怎样的教育故事。
刘克敏:以创意为笔,绘就技能备赛新篇
上午9点,在3号楼102第三会议室里,教务处的刘克敏老师正梳理着学生技能竞赛的方案。屏幕上正显示着学生技能竞赛的流程图,他不断和参赛的学生强调每个细节,眼神专注而坚定。这是他日常指导学生调试竞赛设备、分析赛事方案的缩影。
“我非常荣幸与教师节同龄。年龄在变,身份在变,但我的讲台没变,初心也没变。”刘克敏翻出一张刚入职时的老照片,照片里的他意气风发,如今虽多了几分沉稳,却依旧保持着对教育的热忱。以创意破局,用实干开路,一群人用热爱,为世界多造一种可能。这是他对自己工作的注解。
而他的学生也用自己的双创精神团队攻关,亲手操作 3D 打印机,将对老师的祝福与感谢融入精心设计的 labubu 模型中。这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学生们对“学以致用”理念的生动实践。
谈及学生,刘克敏的脸上满是欣慰。学生曾说:“刘老师陪我们熬夜备赛,您的坚持让我们更有底气。”这份认可,也让他坚定了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的决心。
李露:架起国际桥梁,让视野向世界延伸
上午10点,国际教育学院的办公室里,李露老师正对着电脑进行会议整理,桌上整齐叠放的国际交流材料,见证着她为学生“打开世界之窗”的努力。
作为与教师节同龄的教育人,她在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履历是从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开始,而后一路延伸到五洲四海的会场与云端。从“教书匠”到“搭桥人”, 变的是“课堂”的半径,不变的是“育人”的圆心。每当看到、听到学生分享的海外学习生活点滴,她就知道,当年讲台上那粒“世界”的种子,已借风跨海,长成了可以反哺母校的绿荫。
立德树人不是一节课的板书,而是一辈子的里程;不是一支粉笔的磨损,而是一座桥梁的延伸。未来她将继续以交流为梁、以合作为墩,把更多师生从此岸送往彼岸,也让彼岸的友人跨桥而来,让“去”与“来”形成双向奔赴。
钱保霖:校企携手,让课堂与产业 “同频共振”
下午1点,在普瑞米勒实践中心,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的钱保霖老师正陪同合作企业的普瑞米勒负责人观察设备运行。
41载春秋,教师节不仅见证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记录着他从课堂讲授到产教融合的转型历程。钱保霖的工作始终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展开,让学生在真实的产业场景中练就实用技能。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教育不能与产业脱节,要让学生走出教室时,就能精准对接岗位需求。”
从教这些年,最让钱保霖感到“值得”的,莫过于学生的反馈。“有毕业生告诉我,在校企合作项目里学到的技能,帮他快速融入了工作岗位。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所有的付出都觉得值了。”谈及未来,他满怀期待,希望校企合作能走向更深层次,让更多“车间课堂”真正落地,培养出更多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骨干。
王晶晶:思政融课堂,让价值观自然生长
下午2点,2教201教室里,商贸管理学院的王晶晶老师正在授课。她没有生硬地讲思政理论,而是将价值观融入专业知识点,从胖东来的商业案例中引导学生思考“责任”与“诚信”,课堂氛围活跃又有深度。
从新人教师再到学校的骨干教师,她明白教育不仅是教知识,更是育新人。在王晶晶的教育理念,课堂不只是课堂,要让每一次知识点拨都成为价值观的自然生长。她认为,课程思政不是“附加题”,而是“必答题”,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们对王晶晶的评价很温暖:“王老师的课不枯燥,总能从知识点里学到做人的道理。” 对于下一个10年,王晶晶期待:“课程思政能更自然地融入课堂,培养出更多‘懂专业、有担当’的商贸人才。”
李宝瑞:深耕机电领域,手把手教出“硬核”技能
下午3点30分,新南202教室,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的李宝瑞老师正在为智控专业学生开展《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他在教学中注重将数据库理论与智控专业的工业场景深度融合,通过案例驱动与项目式训练,强化学生对数据完整性约束、查询性能调优等核心技术的应用能力,为培养具备数据驱动型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选择当老师,就是想把自己的机电技术传给更多年轻人。” 李宝瑞的工作关键词是“硬核”,深耕机电一体化领域,用专业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技术。手把手教学生掌握硬核技术,不仅是他的工作场景,更是他的教育承诺。当他拿到几十张同学们的技能证书,他特别欣喜,他也期许,用自己的力量能有更多年轻人爱上机电技术,让中国制造的硬核力量越来越强。
以初心致匠心,以匠心育新人。41载春秋,五位教师与教师节共同成长,未来十年,他们依旧会以“教育追光者”的姿态,在三尺讲台、在实训车间、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继续传递热爱与坚守。